尊敬的各位領導、各位同事:
大家好!
我是來自向家壩公司的鄧明亮,今天,我宣講的題目是“青春礪劍筑水網,使命在肩潤川南”。
2025年2月6日上午,向家壩灌區一期一步工程正式通水!隨著岷江江底隧洞出口節制閘緩緩開啟,金沙江水如巨龍般奔涌向前,潤澤川南三市七縣的千里沃野。我們不禁思考:通水背后,水發青年“怎么看”這份使命?新征程上,水發青年又該“怎么辦”才能續寫輝煌?
一、水發青年“怎么看”:通水背后是使命,奔涌向前見擔當
(一)看成就:以“硬核數據”書寫青春刻度。3.74億立方米年供水量,相當于灌滿20個西湖;51.27萬畝良田告別“望天田”,140萬群眾喝上“放心水”!全國最大的瓦房頭渡槽、穿江直徑最大的岷江隧洞、全省單跨最大的大地灣渡槽、流量最高的會詩溝渡槽……這些“工程之最”的背后,是水發青年在盾構機旁、渡槽架上的日夜鏖戰,是“泥水土壓雙模盾構技術”攻克復雜地質的突破,更是“水發速度”與“青年智慧”的完美融合!
(二)看意義:以“為民初心”詮釋青春價值。當自貢木橋溝水庫碧波蕩漾,當宜賓心寧村的菜農用上金沙江水播種希望,當內江黃河鎮水庫成為城鄉供水的“生命線”——我們深知,每一米隧洞的掘進、每一座渡槽的架設,都是對“水惠民生”的莊嚴承諾!水發青年的青春,因融入國家水網戰略而厚重,因造福一方百姓而閃光!
(三)看挑戰:以“清醒頭腦”直面新征程。向家壩一期二步工程作業面已全面鋪開,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緊鑼密鼓。更大的挑戰已至:如何以智慧化提升管理效率?如何在跨區域協調中破局攻堅?挑戰在前,唯有實干方能破局!
二、水發青年“怎么辦”:以實干為筆,繪就水發新圖景
(一)錨定創新:讓“技術尖兵”成為青春標簽。向智慧化進軍:用BIM數字孿生優化設計,用物聯網實現“千里眼”監控,讓“智慧水網”從藍圖照進現實!向綠色化突破:探索低碳施工工藝,將光伏、節水技術融入工程,打造“綠色工地”示范標桿!
(二)扎根一線:以“泥土氣息”淬煉青春本色。要主動請纓到一線:隧洞掘進、管橋施工、渡槽高空作業,一線是成長的“磨刀石”!在盾構姿態調控中練就毫米級精度,用信息化平臺實現全流程管控。做最復合型人才,成為水發“多面手”!
(三)凝聚攻堅合力,書寫“水發答卷:用“盾構穿江”“渡槽架虹”的攻堅故事傳遞“水發溫度”;用“專利墻”“工法庫”的科技實力展現“四川水發”品牌高度!向754萬川南群眾交出一份“水量足、水質優、水效高”的民生答卷!
三、青春誓言:江水為證,山河為銘
岷江江底隧洞,這條全國最大開挖直徑的穿江動脈,如今正以"涓流潤物細無聲"的姿態,在川南大地織就水網經絡;大地灣渡槽,單跨42米、重達4000噸的“鋼鐵巨龍”橫跨山間;瓦房頭渡槽以215米的雄姿,傲立川南大地……這些“工程奇跡”的背后,是水發青年攻堅的身影,是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信念!
水發青年們,青春逢盛世,水發正當時!面對一期二步工程的“攻堅期”、二期工程的“沖鋒號”,我們要以“擔當”為旗:勇挑重擔,在“兩重”項目清單上,烙下青春印記!以“創新”為刃:讓40項工法迭代升級,讓發明專利從“12”邁向“120”,用技術革新定義行業高度!以“民心”為尺:讓金沙江水惠及500萬畝良田、500萬群眾,續寫“水潤川南”的壯美篇章!
“江水奔涌的轟鳴,是時代對水發青年的喝彩;渡槽架起的脊梁,是青春為山河鑄就的豐碑!”讓我們以此次通水為號,在集團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,繼續以青春之我,攜手同行,再創屬于水發青年的新奇跡!
謝謝大家!